【科技创新系列报道之一】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检测中心科研工作纪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关乎着企业的生存,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路桥加固、检测系统和混凝土超声回弹测强等方向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奖项7项,参编国标、地标等各级标准7项,现有专利及软著20余项,涉及道路、桥梁和大数据平台监测等多个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多点开花。
成绩的取得,与桥检人砥志研思、革故鼎新和求索不止的科技创新精神息息相关,每一张证书、每一项课题都沁藏着桥检人的汗水和辛勤。让我们通过《公路桥梁监测多源数据融合采集与分析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深入了解桥检人科技创新的故事。
课题组成员工作掠影
2022年10月,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和工作部署,桥隧检测二部被选定为课题实施部门,开展公路桥梁监测多源数据融合采集与分析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自此,在公司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在紧张而忙碌的时间中,李猛、李兴科和冯坤等科研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上百家检测单位和仪器厂家进行调研,总结出市面上主流荷载试验和监测设备仪器的产品特性,了解各种无线、有线传感器和采集仪工作原理,掌握雷达、全站仪和光电挠度仪等非接触采集设备的应用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仪器的对比实验,完成全无线组网数据采集集成及非接触测量技术研究。
非接触测量技术对比实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反复研讨论证,课题组提出了桥梁监测数据自适应处理分析方法、基于载位-作用效应分析的实际影响线识别和承载能力快速评价技术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可实现桥梁动静态作用响应分离,更好地观测桥梁实际受力状况,并通过动态信号高频采集对桥梁结构实际影响线进行采集分析,进而快速评价桥梁承载能力,提高桥梁大件运输通行效率。
非接触测量技术对比实验
为解决目前在用中小跨径桥梁集群监测、超限车辆(大件运输)过桥时的实时动态监测、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对比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构建了在线健康监测平台,并将桥梁监测数据自适应处理分析方法、基于载位-作用效应分析的实际影响线识别和承载能力快速评价技术等研究成果应用其中,推动路桥检测行业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课题组积极对外交流沟通,撰写课题简本,与应用企业面对面交流,通过实际产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推动成果转化重点工作落地实施。目前,该成果已应用于日常检测业务中,为常规检测提质增效贡献了检测中心新方法。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检测中心的各个业务领域,发生在每个桥检人的身边……
2023年1月-2月,为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公司组织23名优秀的业务技术骨干,并邀请1名外部专家开展2023年度培训交流会。
2023年3月,为助推公司“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启动年”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经公司研究,通过自主立项课题3项。
2023年4月,检测中心获评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3年5月,检测中心获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故事,推动着检测中心阔步奋进于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赛道。
下一步,检测中心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持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积极推进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检测中心业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实现复兴发展的“桥检梦”和擦亮“山高咨询”金字品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